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小蠹科大小蠹属的一种昆虫。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即秦岭与大巴山地区的华山松林中。体长4.4~4.5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眼长椭圆形。触角锤状部3节,短椭圆形。额面下半部突起显著,突起中心有点状凹陷;额面的刻点粗浅,点形不清晰,点间有凸起颗粒,额毛略短,以额面凸起顶部为心向四外倒伏。前胸背板长度与背板宽度之比为0.7。背板的刻点细小,茸毛柔软,毛梢倒向背中线。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2.4倍,为两翅合宽的1.7倍。沟中刻点圆大、模糊、稠密;沟间部略隆起,上面密布粗糙的小颗粒,各沟间部当中有一列颗瘤;沟间部的茸毛红褐色,翅前部较短密,翅后部较疏长,排列不甚规则。
近二十年来华山松大小蠹在全国范围内成高发态势,是难防难治森林病虫害之一。笔者者多年从事森防工作华山松大小蠧虫防治,通过实践观察,华山松大小蠹近年的发生和危害呈变化趋势,值得各位同行警醒。危害种群不断发生变化。早期华山松大小蠹虫主要危害中龄华山松,近3年以来对大龄和幼龄华山松也大量入侵;早期华山松大小蠹虫无危害油松情况,近3年以来对虫害发生区周边油松也有入侵。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国家1999年实施天保工程以前,大多国有林场采育结合,林木更新换代快,所以虫害发生少。实施天保后天然林全面禁伐后,华山松蓄积和数量不断增加,大小蠹虫害也不断上升。经过近年来打孔注药等人工化学防治,大小蠹虫的适应性不断加强。由于该虫属于低等生物,社会性和适应性强,所以生活习性在近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展望未来,近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聚集信息素防治防治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防治只对飞扬期的虫子有效,但由于该虫飞扬期只是很短地的窗口期,所以难以取得显著成效。笔者相信中科院正在研究的天敌培养的生物防治法会不远的将来成为主流防治方法。